财新传媒
2017年01月11日 09:30

系好“两带” 做好创新

本文为许小年教授在2016“BMW·道农杯”中国企业家高尔夫联赛总决赛上的演讲,以下为演讲全文:   外部风险并不大   现在大家对美国的政治、对美联储的利率政策过度关注,其实没有那么大的风险。   特朗普是商人、企业家,他知道应该做什么能搞好美国经济,只有搞好经济,他才可以再次当选。第二,美国的制度下不大可能出现希特勒那样的人,经过几百年的制度演化,对权力的制衡现在已相当完善。特朗普就是想胡来也干不...
阅读全文>>
2016年12月28日 09:33

中国经济和企业的出路在哪里

中国经济为什么呈L型增长趋势?   人民日报曾发文称中国经济未来的发展趋势是“L”型——它有别于V型,即下落之后迅速反弹;也不同于U型,即增速降低后在底部停留一段时间再重新回到上升轨道。这点我是完全赞成的。   至于为什么中国经济会呈现L型,可以用经济学中一个常用的生产函数公式来分析。按照这个分析框架,经济的增长或企业的发展可以分为两类:   一类是数量型增长,即依靠资本和劳动的投入来增加产出、产值...
阅读全文>>
2016年12月22日 09:34

当务之急是先做好工业2.0和3.0

当务之急是先做好工业2.0和3.0 弯道是不可以超车的,弯道要减速而不能加速。所谓的弯道超车、跨越式发展,都是似是而非的说法。   最近一段时间,媒体报道和政府文告上出现很多新名词,如工业4.0、大数据、互联网、物联网、智能化、云计算等等,各种各样的“风”吹来吹去,大家也许有一点迷失方向,不知道自己的企业这样做对不对,是否应该跟上新的发展趋势。   实际上,你才是经营企业的专家,官员和媒体是外行。这些说法之所以会对你产生影响,是因为你...
阅读全文>>
2016年12月07日 15:19

奥地利学派的当代意义

【按】近日,“2016年奥地利学派经济学年会”在北京举行,中欧国际工商学院教授许小年出席年会并发表主旨演讲。以下为演讲实录:   感谢兴元、寿龙专门为我安排时间,讲完了还要赶回去参加学校毕业典礼。   我今天讲的是最近一段时间对主流经济学一些思考,对于主流经济学的反思,使我从新古典逐渐转向了奥地利学派的一些思想,我总体的感觉是奥地利学派他们对于市场经济的运作有着更为深刻的理解,比主流经济学有更深刻的...
阅读全文>>
2016年11月28日 16:32

为什么要“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

1929年纽约股市崩盘,无数家庭的积蓄被一扫而光,美国人千夫所指,自然是作恶多端的华尔街,“看那些没有良心的金融大亨!” 惊恐的德国白领则将矛头对准政治上永远不会错的犹太奸商。2008年没有什么不同,金融危机中遭受重创的中产阶级再次占据道德高地,为自己过去的无知与疯狂寻找理性的辩解。总统和议员们假装义愤填膺,抚慰假装无辜受伤的子民,修改游戏规则,用税收的钞票换取他们的选票。   剧本和角色都没有变,只是换了...
阅读全文>>
2016年11月16日 13:30

国企高管缺乏创新动力

【按】第二届“中国制造2025高峰论坛暨中国制造十佳品质评选颁奖盛典”2016年11月13日在北京举行,许小年出席并发言。以下为演讲全文:   大家下午好!非常高兴能有机会到这里跟大家做一个关于中国制造交流。最近我也考察了一些制造业的企业,在下面做一些调研,今天讲的一些意见和我的看法都是这些调研之后的结果。   制造业困境   总体上来讲,我觉得中国制造业经过改革开放近四十年的发展,现在已经形成了配套比...
阅读全文>>
2016年11月15日 14:18

医疗行业中的市场与政府

文章为2007年旧文。   乍听到“医疗的市场化改革过了头”的说法,不免诧异。将老百姓的看病难归咎于市场,提出重回政府主导的道路,更是令人费解。市场配置资源的效率比政府高,这是一条经济学的基本原理,我国近三十年的市场化改革成就也令人信服地证明了这一点。如果市场可以很好地解决柴米油盐的供给问题,不知为何到医疗行业中就不灵了,阿司匹林和大米究竟有什么不同,非要政府来主导?   食品与医疗均为关系民生的大...
阅读全文>>
2016年11月06日 09:54

回归经济增长本源

01  对宏观政策预期不要太高   大家上午好!非常高兴到这里来跟大家介绍关于经济政策和经济制度改革的话题,这一节本来是讲全球视野下的中国经济,是讲宏观的,但是由于我做了几十年的宏观研究,现在终于发现做宏观研究没什么用,最近两三年我把时间和精力更多地用在微观经济的研究上。   我对宏观经济研究得越多,就越对它感到失望,以至于现在怀疑在经济学科中是否需要宏观经济学,我建议在中欧商学院取消这门课。做企业...
阅读全文>>
2016年10月31日 16:36

供给侧应该做什么?我开出几个药方

       昨日,在达晨创投主办的“达晨2016年经济论坛”上,经济学家许小年发表了演讲。他认为,中国经济是L型走势,即长期在底部徘徊,长期处于低增长状况。
      宏观经济低迷,中国经济是不是就没希望了?许小年给出了自己的观点:宏观经济越差,微观经济越有希望。
     “因为穷则思变,日子过得舒舒服服的,根本就不求变。”许小年说,“宏观经济越差,微观经济转型创新的动力和压力就越强。”
      他同时...


阅读全文>>
2016年10月29日 10:01

互联网思维、共享经济和弯道超车都是误导性概念

互联网思维、共享经济和弯道超车都是误导性概念 【按】2016年10月28日,由达晨创投主办的“达晨2016年经济论坛”在深圳证券交易所举行,此次论坛主题为“大变局时代的产业机遇”。中欧国际工商学院经济学与金融学教授许小年在会上做了演讲,下文为演讲的主要内容(有删减)。 大家上午好。   非常高兴到这里和大家做一个交流,我今天讲的内容分两个部分,一部分是宏观经济,后一部分是微观经济。   总的来说,宏观经济没什么戏,但是微观层面大有希望。   为什...
阅读全文>>
2016年10月11日 09:34

成功的改革和失败的改革

中国几千年的历史是改革与革命不断交替的历史。我们当前所处的改革时代从1978年算起,已经有三十多年了,今后怎么走,企业界、学界、民间社会上都感觉有点迷失,好像找不到方向。我跟大家一样,在困惑中试图寻找方向,于是就去读历史。历史虽然不会重复,如同一句流行语所讲的,却“有惊人的相似之处”,忘记了历史,就容易迷失在当下。

1.历代改革成败

纵观历史,中国的改革事业绵延不断,从战国时期商鞅和秦孝公的变法,一直...

阅读全文>>
2016年10月08日 14:52

彼得·德鲁克:创新何需高科技

彼得·德鲁克:创新何需高科技

现在很多企业关心同时也感到困惑的一个问题就是创新。创新,不仅仅是中国经济也是企业渡过目前L-型难关的最关键一环。但是对于创新的理解各有不同,有人说不创新是等死,创新是找死;有人说创新要有高科技,我们不懂高科技怎么创新?对于创新,存在着各种各样的理解和认识。

创新何需高科技

在这里给大家介绍一本老书,彼得·德鲁克写的《创新和企业家精神》,他的这本书里系统地讲述了什么是创新、创新的重要性以及如何进行创...

阅读全文>>
2016年09月23日 14:22

中国经济学界不缺理论不缺数据缺常识

在多年的研究和教学中我感觉到,目前经济学界不缺理论也不缺数据,缺的是常识;政策制定部门也不缺建议和谋士,缺的同样是常识。

学界和政策制定部门缺少哪些常识呢?我想列出这样几项。

学界缺少四大常识

1.中央银行印钞票不能创造价值

印钞票仅仅转移价值,仅仅是价值在债权人和债务人之间的转移,仅仅是价值在政府和私人部门之间的转移。如果印钞票能解决经济问题,这个世界上根本不会有经济问题,因为印钞票是最简单的...

阅读全文>>
2016年09月21日 09:28

信贷集中度前所未有 房价危险

时代周报:近年经济下行压力大,今年一季度的经济指标有所好转,下行压力似乎有所减轻,你对当前经济形势,如何判断?

许小年:今年前几个月经济暂时好转,这是实施传统凯恩斯主义政策的结果,增加货币、信贷投放,政府上马投资项目,经济似乎企稳,但这只是一种无法持续的表象。

5月份,有关部门发布权威讲话,扩张性政策的势头得到抑制,但是从六七月份到八月份的数据来看,讲话的精神并没有得到认真的落实。

时代周报:近...

阅读全文>>
2016年09月19日 14:35

房价为何还会涨?

文章为2010年3月旧文。

房价上涨的原因很简单,需求大于供给,或者供给小于需求。

影响需求的有长期因素,例如城镇化、婚龄人口的增加、收入的提高。城镇化和人口的变化缓慢,收入的增长大致与GDP同步,即每年8%到10%,这三个长期因素都很重要,但不能解释房价在短期内的暴涨。

决定需求的短期因素中,最重要的是货币供应。2009年广义货币M2增加了27.7%,同年名义GDP仅增长6.7%。用通俗但并不严格的话讲,实体经济不需要那么...

阅读全文>>
2016年07月28日 09:20

资源整合才是竞争力

 
我今天演讲的题目叫“面对现实,回归常识”,主要是我对宏观经济的一些判断和感觉,以及在这样的经济形势下,企业应该如何去应对。为什么叫做面对现实,现实到底是什么?
 
中国经济将进入中低速增长期
 
我相信各位都已经感觉到,每天都是在市场在打拼,每天都要思考自己企业的经营问题,现实是比较严峻的,中国进入了一个新的常态,这个新的常态,各方面有不同的理解,我个人看法是在新的常态下,中国经济将进入一个中低速增长...




阅读全文>>
2016年07月12日 16:42

供给侧改革要清理“三座大山”

今年一季度,中国经济有短暂的好转,但这一短暂的好转,付出了较大的代价。这个代价就是在中央已经提出经济进入“新常态”的情况下,一季度又依靠政府投资上项目,依靠中央银行发钞票、放贷款等,来拉动经济的增长。一季度的政策出台后,尽管经济有好转迹象,但是,各方对这些政策也表达了不同看法。
5月份,《人民日报》刊发的《开局首季问大势——权威人士谈当前中国经济》中,权威人士的讲话表明了转型和改革的常识还在,...
阅读全文>>
2016年05月26日 17:35

以为互联网可以改写金融规律的都失败了

P2P大部分是做互联网出身的 不了解金融的本质
我先讲一下为什么最近P2P接连出事,以至于惊动了政府监管当局,掀起了一轮清理整顿的高潮。这个清理整顿刚刚展开,更多的行动也许在后面。我想有些人看到政府的整顿和加强监管,有可能会对石投金融感到担心,我觉得这些担心都是很自然的。我个人的看法是用互联网的概念去炒作,制造金融泡沫,这种现象确实是要在监管上加强,能够防止类似的事情。特别是一些欺诈的事件出现。但是...
阅读全文>>
2016年04月18日 10:07

“中等收入陷阱”是经济发展规律

       这和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甚至49年以来的中国经济历史发展直接相关的。学界以西方标准来划分,把人类社会的发展分为三个阶段:   古代社会:以罗马帝国为代表的西方社会经济和政治的稳定繁荣;   传统社会:公元五世纪西罗马帝国灭亡一直到十五世纪,所谓的千年黑暗时期,其实中世纪并不黑暗;   现代社会:从十五世纪文艺复兴开始,西方进入现代社会。   关于三个阶段的划分也都是见仁见智的,但是从传统社会...
阅读全文>>
2016年02月22日 15:36

为什么要强调供给侧?

为什么要强调供给侧?   关于供给侧的领导讲话刚一落音,“媒体经济学家”(笔者也很荣幸地被朋友归入此类)便以特有的中国速度接二连三地推出雄文,“供给经济学”立即成为蹿红网络的高频词汇。其实,正像不存在“需求经济学”一样,“供给经济学”(Supply-side Economics)从来就没有、今后也不可能成为经济学的一个独立分支。供给和需求是经济分析中不可拆分的一对,分隔两者如同分隔电池的正、负极一样荒唐。媒体通俗语言...
阅读全文>>